首页

国产调教系列

时间:2025-05-24 20:19:50 作者:广东又遇强降水过程 局地山洪、泥石流风险较高 浏览量:12698

  58家上市物企成绩单:谁盈利?谁亏损?

  2023年行业整体呈现营收增幅放缓、增收不增利、加强现金流管理等特点

  上市物企2023年年报披露已经结束,营收盈利表现如何?新京报根据中指研究院统计的58家上市物企数据进行了纵向、横向的对比分析,整体来看,2023年行业呈现营收增幅放缓、增收不增利、部分企业亏损、加强现金流管理等特点。

  上市物企盈利下降背后有哪些原因?对于业绩改善,企业有哪些措施可用?

  “碧万绿”收入位列前三

  从营收规模来看,2023年,物管行业呈现明显分化的特点。

  据中指研究院统计数据显示,58家上市物企中,第一名碧桂园服务营收超过400亿元,最后一名仅3.4亿元,为中天服务。

  头部企业优势明显,“碧万绿”取得收入的前三名。其中,2023年,碧桂园服务实现营收426.1亿元,同比增长3%,营收规模排名第一。其次是万物云,实现总收入约332亿元,同比增长10.2%。第三是绿城服务,收入173.9亿元,同比增长17.08%。不过,对比来看,第三名与前两名差距较大。

  第二梯队的物企,收入规模在100亿元-160亿元,阵营内差距较小。其中,雅生活收入154.4亿元,保利物业150.6亿元,华润万象生活147.7亿元,中海物业130.5亿元,恒大物业124.9亿元。

  规模在50亿元-100亿元的物业企业有4家,分别为世茂服务、融创服务、永升服务、新城悦服务。

  最后一梯队物企收入规模在10亿元以下,共17家,其中兴业物联、众安智慧生活、祈福生活服务、烨星集团、德商产投服务、中天服务的收入在3亿元左右。

  从上市物企营收增速来看,2023年回落明显。克而瑞数据显示,2023年,57家上市物企营业收入总值为2784.40亿元,均值为48.85亿元,同比增长14.34%,增速较上年同期下降4.7个百分点。

  亿翰智库统计的2023年54家物企披露总营收为2718.97亿元,同比增长8.6%,增速较2022年同期的27.5%下滑了约18.9个百分点,下滑幅度整体较大。

  对于收入增速下滑原因,亿翰智库分析,一方面是受到地产开发下行影响,增量市场交付有所减少,另一方面是物企从重规模进入重质量阶段;此外,增值服务收入也有所减少,同样受上游房地产企业影响,物企主动缩减非业主增值服务收入,同时业主增值服务开展并不如设想中的顺利。

  具体来看,中指研究院统计的58家上市物企中,44家营收实现同比增长,14家出现下降。增幅排在第一的是建发物业,同比增长55.83%;其次是滨江服务,增幅41.69%;第三是苏新服务,增幅35.73%。

  降幅排在最后三位的是祈福生活服务、建业新生活、荣万家,分别同比下降9.88%、9.64%、9.08%。值得关注的是,规模排名靠前的世茂服务、融创服务,营收也出现下降。世茂服务营收82.03亿元,同比下降5.03%;融创服务营收70.09亿元,同比下降1.64%。此外,收入规模排在前20名的金科服务、合景悠活、远洋服务,营收也都出现下滑。

  行业整体增收不增利

  从盈利表现来看,2023年物管行业整体是增收不增利,部分企业不仅利润下降,还出现亏损。

  58家上市物企中,49家实现盈利,9家处于亏损状态。其中,华润万象生活以29.43亿元的净利润排名第一;其次是万物云,净利润20.36亿元;净利润超过10亿元的还有恒大物业、保利物业、中海物业。净利润前十名的还有招商积余、绿城服务、雅生活服务、建发物业、永升服务,利润规模在5.2亿-7.5亿元。

  9家亏损物企分别是烨星集团、正荣服务、浦江中国、朗诗绿色生活、时代邻里、融创服务、佳兆业美好、建业新生活、金科服务。其中金科服务亏损最多,其次是建业新生活、佳兆业美好。

  年报显示,2023年,金科服务净亏损9.82亿元,归母净亏损9.51亿元。建业新生活亏损约5.78亿元,2022年同期为5.71亿元;归属于公司股东的年内亏损约5.74亿元,2022年同期为5.62亿元。

  从净利润同比增速来看,58家物企中,刨除9家亏损企业,28家企业净利润同比增长,21家同比下降。其中,增速最高的是建发物业,净利润5.47亿元,同比增长117.79%;其次是第一服务控股,净利润7015万元,同比增长38.78%;第三是华润万象生活,同比增长32.96%。

  净利润同比负增长的有众安智慧生活、永升服务、星悦康旅、兴业物联、卓越商企服务、东原仁知服务、碧桂园服务等。其中,世茂服务降幅最大,净利润3.17亿元,同比下降136.13%;其次是鑫苑服务,同比下降108.41%;另外,弘阳服务同比下降84.83%。

  对于下降原因,弘阳服务称,由于地产行业市场环境的不利影响,特别是地产开发项目服务需求的减少和非业主增值服务收入的降低,非业主增值服务收入在报告期内从2022年的约1.25亿元大幅降至6690万元,降幅高达46.3%。

  整体来看,2023年,上市物企增长质量有待提高。从行业层面来看,亿翰智库统计的54家物企净利润总额约为157.16亿元,同比增长6.8%,利润增速并未跑赢营收增速。其中,共24家物企出现毛利润下滑。

  利润下滑背后的原因是什么?深圳恒赛福科技有限公司、深圳恒车通停车服务有限公司董事长唐学斌表示,物业企业2023年利润下降,其实不是物业公司本身的问题,而是以往物业公司所谓的盈利是不真实的,2023年只不过是逐步回到真实的状态,当然,也有一些物业企业进行了大量收并购,但实际上并没有完成所收购企业的融合,或者未能真正达到原来的收购预期,导致大量计提商誉减值,这方面也是影响物业公司利润的一个方面。此外,还有一些物业公司和地产公司在资金、损失方面牵扯不清,这也导致了利润下降,而这可能是一个短时的现象。

  此外,从盈利水平来看,过半上市物企毛利率同比下降。中指研究院统计的58家物企中,平均增速为-1.45%,其中,19家同比增幅为正,39家增幅为负,典型的增收不增利。具体来看,降幅最大的是德商产投服务,毛利率为26.84%,同比下降8.58个百分点;其次是荣万家,毛利率24.94%,同比下降6.95个百分点。

  亿翰智库称,从利润率角度来看,上市物企毛利率、净利率均出现一定程度的下跌,2023年平均毛利率约为20.25%,较2022年的22.92%下降约2.7个百分点,净利率以及归母净利率相对保持稳定。

  万物云董事长朱保全认为,当下,很多企业毛利下滑,其实就是财务报表的一次清洗,过去来自于关联单位的业务比例高,毛利也高,关联收入比例下降了,毛利自然下降了。

  对于盈利水平的下降,深圳市物业管理行业协会秘书长张红喜总结以下几点原因:新入伙项目减少;成本逐年上升,但调价相当困难;与开发商有关的非业主增值服务大幅降低;老旧小区、“三供一业”(供水、供电、供热及物业管理)以及城市服务等低毛利业务占比上升。

  减值拨备致利润“失血”

  值得关注的是,上市物企业绩大幅缩水背后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对于关联企业的减值拨备。受地产开发流动性危机影响,关联方应收款风险上升,这些物企对应收款等进行大额减值拨备。

  对于利润下降,碧桂园服务解释的第一个原因就是关联方贸易应收款减值拨备。其称,出于谨慎性原则,已就关联方所欠的贸易应收款项进行计提减值拨备约18亿至23亿元;对公司的商誉及其他无形资产减值计提约14亿至18亿元。

  建业新生活公告也指出,亏损原因主要是对贸易应收款项和金融资产增加减值拨备,以及调整和缩减向非业主业务板块提供的增值服务规模,导致该分部收入和盈利能力下降。

  据了解,2023年,建业新生活贸易应收款项减值拨备达13.08亿元,同比大增548.41%。高额减值因此成为公司2023年利润由盈转亏的主要原因。

  此外,弘阳服务利润显著下降,主要因房地产行业市场环境变动,导致对关联方的应收款项计提减值准备大幅增加。数据显示,弘阳服务2023年计提减值达1719.9万元,较2022年的927.4万元同比增长85.42%。

  还有雅生活,2023年产生的商誉减值亏损达到4.3亿元;贸易及其他应收款减值拨备达到5.4亿元,同比增长14.9%。

  雅生活指出,净利润下滑的原因,一是业务结构调整,非周期业务(物业管理服务、业主增值服务和城市服务)占比提升及运营成本上升;二是出于谨慎性原则,对贸易及其他应收项及商誉计提减值拨备。

  中指研究院物业总经理牛晓娟分析称,2023年,部分企业关联方面临流动性困境,导致企业对关联方应收款项计提的减值准备大幅增加,坏账风险加大,利润“失血”。不过,商誉及无形资产占净资产的比重下降,商誉减值对物企利润的冲击减弱,但企业出于谨慎考虑,计提商誉减值准备,对利润的影响仍需时间消化。其中,国企凭借稳定关联方的加持,受减值影响较低,利润及利润率仍有保障。

  牛晓娟进一步称,为了减轻企业的减值拨备与计提的影响,物企仍需进一步提升自身的独立性,逐渐以市场化原则处理与关联方的业务往来;项目来源更加多元,通过招投标、合资合作、并购等方式,降低关联方项目供给占比,使业务开展更加科学合理。

  注重加强现金流管理

  现金流是企业的生命线,地产开发行业遭遇现金流挑战,违约不断,对于关联度较高的物业企业来说,有了前车之鉴,对于现金流的管理与重视都在2023年加强。

  在2023年物企业绩发布会上,“经营性现金流”成为高频词之一。亿翰智库以发布年报数据的54家物企为样本,行业内的流动比率均值约为1.86,处于良好的合理区间。其中52家物企的流动比率大于1,证明了物企在去周期化背景下的优秀运营效率和盈利质量。

  克而瑞显示,披露数据的57家上市物企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均值为22.8亿元,较同期增长10.4%,增速由负转正,7成以上的企业现金及现金等价物提升。

  其中,万物云现金及现金等价物最高,为157.45亿元;其次是华润万象生活,为156.33亿元;第三是碧桂园服务,为126.37亿元。

  从经营性现金流净额表现来看,企业安全系数也正在提高。多家上市物企盈余保障倍数超过1,如世茂服务该比例高达3.25。

  即便如此,仍要关注应收账款的潜在风险。从整体情况来看,克而瑞统计的55家上市物企应收账款均值为16.38亿元,同比增长13.45%,较上年同期下降19.9个百分点,但仍高于营收增速(7.19%)。应收账款周转天数提升仍是普遍现象,下降的企业不足2成,应收账款回收难度依然较大,坏账风险依然存在。

  以建业新生活为例,2023年,其来自关联方的贸易应收款项规模约16.94亿元,占总规模比例约57.01%,虽然呈下降趋势,但是这个比例仍然较高,业绩未能摆脱地产公司的影响。

  牛晓娟指出,总体来看,随着企业独立性的进一步提升,在经历了前两年大额计提减值后,2023年金科服务、融创服务、世茂服务等企业计提减值情况均有所好转,应收账款对物业企业带来的坏账风险总体可控。

  未来应多渠道提升业绩增长

  对于未来,有业内人士分析,物企整体盈利水平仍将持续下降。那么,物企应该如何提升毛利率、净利率水平?

  张红喜建议,构建服务价格动态调整机制,带动物业费价格适当调整;加大拓展新项目和新业务力度,强化规模效应;利用技术手段降低服务成本;做强业主增值服务。

  展望未来,牛晓娟认为,物业企业为实现业绩增长,需要重视多元业态、科技应用以及人才梯队建设。从行业长远发展看,做好基础服务的同时,各项增值服务和创新服务依然是物业企业必须攻克的领域,尤其在房地产开发市场进入存量时代后,如何充分发掘物业的自身优势,进一步激活多元赛道潜力,是行业面临的重要课题,包括社区增值服务以及城市服务、IFM(综合设施管理)等创新型业务。

  牛晓娟进一步指出,物业服务企业要顺势而为,积极拥抱科技,将新技术不断应用于管理和服务,结合不同业态的特殊性分类别输出不同的解决方案,不断打破服务边界,满足不同业态的物业管理需求,开启“智慧物管”新时代。

  牛晓娟表示,随着行业发展节奏放缓,由高速发展转为高质量发展,企业对于人员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好的服务是优秀的员工在实践工作中磨练出来的,物业服务质量与员工的素质息息相关,物业企业需要通过精简、优化现有员工团队,招聘更多专业人才,实现组织结构的优化及员工素质的提升,为企业未来发展积蓄能量。

  “总体来看,物管行业虽然步入低速增长时代,但仍充满机遇。未来,物企仍将顺势而为,不断开拓创新,引领行业朝着更加健康、可持续的方向发展。”牛晓娟说。

  采写/新京报记者 段文平

  来源:新京报 【编辑:李岩】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新春纪事】俄罗斯女孩在山东安丘感受非遗里的“年味儿”

作为浙商一员,“闯世界”超20年冯旭斌曾言,自己“一直都抱有创业的心态在前行”。创业起初,他和员工两个月内多次往返义乌、西班牙马德里两地,多方助力下才“凑满”首趟班列的货品。而今,“义新欧”中欧班列开通18个方向的点对点国际铁路货运直达班列线路,辐射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60多个城市,货品种类上万种。

2024年全国科普日新疆主场活动举办

规划》明确甲醇经济“11155”发展目标,即到2025年努力实现年生产10万辆甲醇乘用车、年制备100万吨甲醇、建成100座以上甲醇加注站、年生产5万辆甲醇重卡、建成5个甲醇经济小镇,建设“车、醇、运、站、捕”全链条的经济生态,突出甲醇在生产生活领域的全方位运用,努力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进程中,形成晋中模式、体现晋中担当、贡献晋中力量。

海南自贸港(海口)政策推介会在澳大利亚悉尼举行

当天,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在北京举行记者会。杨合庆在会上介绍说,能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要素,能源安全事关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国家安全,是重大的全局性、战略性问题。按照党中央部署和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2024年度立法工作计划的安排,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起草了能源法草案,由国务院提请本次常委会会议审议。

两岸学子分享心得:春暖花开时节内心倍加温暖

大力发展都市现代农业。发展都市现代农业既是稳定大湾区农业基本盘的现实需要,又是提升大湾区居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重要保障。大湾区人口众多,农产品消费量巨大,消费品质也不断升级,客观上要求农产品产业链条加快延伸,迫切需要农业与工业、服务业实现更协调、更融合的发展。应加快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和装备在都市现代农业领域中的集成应用和示范推广,实现数字技术与都市现代农业的深度融合,推进农业生产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树立大农业观、大食物观,实行农林牧渔并举,推动核心种源攻关和关键装备突破,强化高品质农产品标准建设,推动农业与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逐步构建现代化农业产业体系。

解构新旧燃气表运行机制,谁掌握着燃气费的“阀门”

今年53岁的王士敏是一名国家级白酒评委,他1992年进入酿酒行业,成为承德乾隆醉酒业公司的一名化验员。30多年来,他通过学习成为一名中国白酒首席品酒师。王士敏说,成为一个品酒师,除了要有敏锐的嗅觉、味觉,还要有良好的记忆力和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要提升品评技术没有捷径,只有多练。刚开始的时候,因为不断品酒他的舌头都变黑了。做一个品酒师,需要保护好自己的嗅觉和味觉,不能品浓茶,所有辛辣、油腻、刺激性强的食物都不能多吃。甚至洗发水也不能使用香味儿过于浓烈的,更不用说化妆品了。如今,王士敏把长期积累所得,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其他技术人员,为公司先后培养出国家级品酒师6名,其他各类专业人才100多名。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
女王论坛